伊拉克近日在首都巴格达举行了其首个垃圾发电项目的奠基仪式,标志着该国清洁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总理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Mohammed Shia al-Sudani)亲自启动建设,强调项目在提升环境质量与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中的重要性。
该项目由中国企业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恒环境”)承建,总投资约5亿美元,日处理垃圾3000吨,年发电量预计达7.8亿千瓦时,足以满足1000万人的用电需求。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伊拉克生意经”系列第48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2025年3月20日,伊拉克在巴格达东南部的纳赫拉万地区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启动该国首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据《伊拉克通讯社》(Iraqi News Agency)报道,总理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标志着垃圾处理新时代的开启,我们采用了区域内最先进的模式,契合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承诺。”
这一耗资5亿美元的项目由中国领先的环保企业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SUS ENVIRONMENT)负责投资与建设,是伊拉克迈向能源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该项目总投资约4.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5亿元),由康恒环境与伊拉克方面于2025年1月正式签约。项目位于巴格达,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为3000吨,配备三条焚烧线和一台100兆瓦的蒸汽轮机发电机组。
据《贸易阿拉伯》(Trade Arabia)报道,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达7.8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0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同时还将创造约500个本地就业岗位。康恒环境作为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烧设备与技术提供者及全球前三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运营商,此次合作进一步彰显其在国际市场的技术实力。
康恒环境全称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垃圾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及技术改造为核心,业务涵盖低碳静脉产业园建设、焚烧设备供应、综合能源利用、污泥处理、环境修复及低碳解决方案等领域。
据公司官网数据,康恒环境在全球已建成89个垃圾发电项目,日处理垃圾能力近12万吨。康恒环境负责人在仪式上表示:“我们将凭借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将该项目打造为区域标杆,与各方携手解决伊拉克的垃圾难题并助力环境保护。”
伊拉克长期面临电力短缺和垃圾管理困境。
据《经济学人中东版》(Economy Middle East)分析,该国夏季电力需求高达42吉瓦,而供应仅25吉瓦,缺口显著。此外,城市垃圾堆积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此次项目不仅能减少对伊朗天然气和电力的依赖,还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缓解环境压力。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指出,伊拉克因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已导致700多万居民受影响,垃圾发电项目将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奠基仪式吸引了众多高官与企业代表,包括国家投资委员会主席海德尔·穆罕默德·马克亚(Haider Mohammed Makkiya)、电力部长齐亚德·阿里·法德尔(Ziyad Ali Fadel)、巴格达省长阿卜杜勒·阿拉维(Abdul Alawi)和巴格达市长阿马尔·穆萨(Ammar Mosa)。多家在伊运营的中资企业代表也出席,凸显中伊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深化。
据报道,伊拉克计划到2030年削减15%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转型是核心任务。苏达尼政府近年来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合作加速项目落地,例如法国道达尔能源的27亿美元综合能源项目包括1吉瓦太阳能电站。
此次与康恒环境的合作,则为伊拉克引入了全球领先的垃圾焚烧技术。苏达尼透露,巴士拉、卡尔巴拉和纳杰夫等省份也在筹备类似项目,显示出更大范围的绿色雄心。
然而,项目实施仍面临电网老化、资金不足及地方管理能力有限等挑战。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以确保项目长期效益。康恒环境的参与不仅带来技术支持,也为中伊合作树立了新典范。
伊拉克首座垃圾发电项目的启动,是其能源结构优化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突破。康恒环境凭借全球领先技术助力伊拉克迈向清洁能源时代,该项目不仅提供电力与就业,更为应对气候挑战开辟新路径。
随着更多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伊拉克有望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走上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