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最南端,中国的耙吸式挖泥船 “通旭” 号的工作人员正忙碌于法奥大港外航道的作业。
这一项目不仅是中伊合作的关键基建工程,更是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展现实力与担当的重要体现,为推动伊拉克经济发展与区域互联互通注入强大动力。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伊拉克生意经”系列第46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助力伊拉克贸易枢纽建设
法奥大港是伊拉克 “发展之路” 项目的起点。
该项目总投资达 170 亿美元,计划通过铁路和公路将伊拉克南部海岸的主要商品港口与土耳其边境相连。
自 2023 年启动以来,已成为伊拉克构建连接欧洲和中东新贸易枢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早在 2021 年底项目启动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的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TDC)就承接了法奥大港的码头岸壁、港池及航道疏浚工程,总疏浚量约 1.06 亿立方米,这也是该公司迄今最大的海外疏浚项目。
在作业现场,“通旭” 号上各岗位紧密协作。船长和舵手紧盯控制面板与海况,确保航行顺畅;操作员操控海底耙具,高效精准挖掘淤泥;总工程师则检查离心泵运行参数,保证其顺利吸进海底淤泥。
同时,TDC 还在防波堤入口海域部署了绞吸式挖泥船 “天山” 号,充分发挥专业设备优势,保障疏浚作业质量。
二、突破精度控制难题
项目总工程师滕克强指出,“精度控制是疏浚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码头岸壁疏浚中,直径 2.3 米的绞刀头要将挖掘偏差范围控制在宽度仅 50 厘米、深度 30 厘米内难度极大。
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团队进行了针对性技术创新,优化关键疏浚设备参数。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 10 月按时完工。
作业期间,中国团队始终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严守环保标准。
如今,在挖泥船附近常能看到海豚出没,成群海鸥在浮排管道上栖息,火烈鸟也将填海造地区域当作新栖息地,这充分展现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与成效。
三、拓展区域互联互通
作为法奥大港开发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的绞吸式挖泥船 “天百” 号于今年 2 月底完成了伊拉克祖拜尔港海底沉管隧道的疏浚工程。
这是伊拉克首条海底隧道,旨在连接乌姆盖斯尔港和法奥大港,将其纳入 “发展之路” 的交通网络。
项目主管穆罕默德・阿萨德称赞道:“中国公司展现出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法奥大港的顺利建设将推动伊拉克经济转型与多元化。”
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港口疏浚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不仅提升了自身在中东基建市场的影响力,也为后续更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伊拉克在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中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