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石化合作的坚实伙伴
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石化合作的坚实伙伴

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石化合作的坚实伙伴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石油需求的未来趋势及石化行业的变革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国际能源署预测,尽管石油需求预计将在本十年内达峰,但石化原料的消费却因塑料和石化纤维需求的持续增长而不断攀升。

这一矛盾现象为石化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对于中国和海湾国家而言。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中东生意经”系列第60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中国作为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正大力投资石化设施的扩建,以实现自给自足及价值链升级。

与此同时,海湾国家则利用其丰富的化石燃料储备,将投资重点放在石化领域,为未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供资金。

这种战略联盟为石化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新机遇,有望加强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1. 中国-海湾石化协同效应

中东与中国的石油行业已形成了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双方之间的互相投资也促进了石油价值链各环节的广泛整合。

其中,石化产品作为生产塑料和其他合成材料的关键原料,在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海湾地区的石化工厂则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来源。

海湾合作委员会大约四分之一的化学品进出口业务都与中国有关。特别是乙烯这一重要原料,在海湾国家的大型综合炼油厂和石化联合体中生产,并大量出口到中国。

海湾国家已成为中国石油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中国企业共同建立了众多合资企业。

这些合作项目涵盖了炼油厂、石化厂、交通基础设施和燃料营销网络,旨在确保海湾原油在中国市场的稳定份额。

海湾国家进军中国碳氢化合物行业是其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旨在利用从海湾进口的原油原料,增加在亚洲的成品油和基础化学品的产量。

沙特阿美在实施其下游业务扩张战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战略专注于扩大其在高价值市场的份额,增强液体制化学品项目,并锁定原油需求。

为此,沙特阿美积极寻求在亚洲的投资机会,以加强其炼油和化学品业务,并在中国不断扩大其下游业务。

自2009年以来,沙特阿美已与中国合作伙伴在福建、天津、河北、浙江和辽宁等地建立了多个合资炼油项目。

在过去的一年里,沙特阿美加速了中国炼油和石化领域的布局。

2023年3月,沙特阿美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和盘锦新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辽宁开始建设合资综合炼油厂。

三个月后,沙特阿美以34亿美元收购了荣盛石化,并计划向荣盛旗下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供应石油。

随后,双方宣布计划在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互相收购对方炼油厂50%的股份。

此外,沙特阿美还与江苏盛虹石化达成了初步股权投资协议,并开始商谈收购山东玉龙石化和恒力石化部分股权的事宜,这些交易都可能包括原油供应协议。

同时,沙特阿美控股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和中石化还在推进福建省古雷的绿地项目,该项目自2018年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SABIC去年在天津启动了中沙石化聚碳酸酯工厂的商业运营,该工厂是沙特阿美与中石化的合资企业。

2. 中国的石化产业升级

中国正致力于实现自给自足的战略目标,这一进程不仅关乎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价值的提升。

据国际能源署报告,2013年至2023年间,中国占据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近三分之二的份额。

尽管面临疫情引发的经济挑战,但去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仍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显示出燃料需求的强劲复苏。

202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炼油厂的扩建以及政府为振兴经济所做出的努力,包括放松新冠疫情出行限制等措施。

然而,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石油市场将在2025年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中国需求的减速。

尽管2023年中国仍占据了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石油需求增长的80%,但由于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电动汽车和高铁等石油替代技术的快速普及,预计中国所占份额将逐年下降。

尽管如此,由于石油在石化产品中的广泛使用,中国仍将保持相当大的石油需求。

全球人口增长、城市化和中产阶级的扩大都预示着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预计到2030年,石化产品将占石油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50年将占近一半。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已崛起成为石化生产和消费的中心枢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其战略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石化行业的增长。

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强调了创新、技术升级和高价值产品的生产,还催生了合资伙伴关系,并刺激了沿线国家对石化设施的投资。政府也将石化产品确定为战略性产业,并加大了支持力度。

中国石化行业的快速崛起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为汽车制造、建筑、电子、制药和消费品提供重要原材料,还促进了石化设备制造、运输、物流和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石化产品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塑料聚合物、建筑材料、纺织部件到化学合成原料,无所不包。

面对石化产品的强劲需求,中国正在推动国内生产能力的空前扩张。

2023年,中国占全球石化产能增量的60%,显示出其在石化领域的强大竞争力。领先的炼油商正在建设专门生产石化产品的工厂,以实现向绿色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

此外,中国企业还希望通过提升价值链来提高盈利能力。

中国石化企业正在引领从生产基本石化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产品的转型,以符合政府的号召,克服技术障碍,发展本地供应链,并利用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

3. 海湾国家石化实力迅速提升

海湾阿拉伯国家凭借其丰富的原料优势,近年来在全球石化生产中的份额实现了大幅增长。

为了适应“绿色转型”,海湾产油国正在致力于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能源需求,并探索电力或绿色氢等可再生能源的出口。

但与此同时,海湾国家也在确保高分子聚合物市场的稳固,尤其是石化产品市场。

因此,虽然在能源上油气资源可能会受到新能源的影响,但石化产品上,则受能源转型影响较小。

当前石化下游行业已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继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引擎。

石油化工产品和大宗商品聚合物在出口化学品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价值上,都得益于其靠近原料和聚合物的高盈利能力。

沙特阿拉伯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内领先化学品生产,卡塔尔和阿联酋紧随其后,三者合计占该地区总产能的绝大部分。

2023年,海湾合作委员会石化产品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在该行业的创收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过去十年间,海湾能源生产商对炼油厂进行了大量投资,其中沙特阿美公司启动的吉赞工厂以及科威特成功启用的阿尔祖尔工厂尤为引人注目。

所以,能源丰富的海湾地区将更加注重石化项目的开发,而非炼油厂。

例如,沙特阿拉伯正在加大对石化行业的投资力度。

2023年6月,阿美公司和道达尔能源公司获得了价值110亿美元的阿米拉尔综合设施的工程、采购和建设(EPC)合同,这是沙特SATORP炼油厂未来世界级的石化扩建项目。

同时,阿布扎比也瞄准了石化产量的大幅增长,其国家石油公司(ADNOC)正在扩大其全球炼油和石化业务。

博禄在鲁韦斯投资的博禄4项目有望将聚烯烃产量提高约30%,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站点聚烯烃综合设施。

ADNOC还关注欧洲石化行业的重大并购活动,以增强其在2050年以后能源市场的韧性。

该战略包括潜在的并购活动,如拟议的300亿美元整合博禄和奥地利的北欧化工。

此外,ADNOC还收购了Fertiglobe的控股权,增强了其在尿素和氨生产中的作用。

最近,ADNOC已就收购科思创股份公司展开“具体谈判”,这是一家领先的德国公司,专门生产建筑和工程用塑料和化学品。

在阿曼,阿曼石油公司与科威特国际石油公司合资兴建了杜库姆炼油厂项目,投资额达90亿美元。该项目将自己定位为全球能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同时,科威特石油公司还计划建设烯烃-4综合设施,专注于塑料生产,并推进其石化雄心,包括阿尔祖尔炼油厂的烯烃-3和芳烃-2等现有项目。

凭借大型工厂、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低廉的生产成本,海湾国家完全有能力从全球石化需求的增长中获益。

它们的新战略可能会将海湾石油公司转变为多元化的能源公司,扩大其业务范围至石油生产、太阳能、技术开发和塑料制造等领域。

在此过程中,它们将商业注意力转向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预计这些市场的石油需求将保持强劲。

4. 结论

全球石油消费量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触及峰值,但石油在许多关键应用领域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这些领域尚未找到广泛可行的替代品。

在此背景下,中国正日益重视高质量发展,而海湾阿拉伯国家则利用其原料优势推动经济多元化,这为石化行业带来了新的投资和合作机遇。

海湾国家与中国石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双方都具有巨大潜力。

对于海湾国家而言,与中国合作意味着进入广阔且不断增长的市场,有助于确保其石化产品的长期需求,并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原油出口的依赖。

对于中国来说,与海湾生产商的合作可以确保基本原料的稳定供应,支持工业增长,并增强能源安全。

此外,合资企业和技术交流有助于推动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在全球石化行业中创造竞争优势。

这些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经济增长、加强了地缘政治联系,并增强了相互的经济韧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