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中下旬,海信集团与阿联酋FBB Tech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奠基新显示器生产工厂。
这一项目不仅是海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埃经贸合作迈向新阶段。该工厂年产量预计达250万台,70%以上产品面向全球出口,覆盖非洲、海湾地区及欧洲市场。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埃及生意经”系列第69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海信加速全球化,埃及工厂正式启动
海信与FBB Tech的合作工厂选址于埃及泰达合作区,项目占地1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1亿美元,一期投资3800万美元,预计于2025年底完工并投入试生产。
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主席Walid Gamal El-Din、海信中东非地区高管等出席奠基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根据规划,工厂一期建设将包括3条模组整机生产线,具备年产163.5万台显示设备的能力,覆盖32英寸至75英寸的电视和显示器产品。
此外,工厂还计划进行注塑、钣金等原材料进口及本地化生产。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扩展至冰箱、空调等白电产品制造。
海信中东非执行副总裁阿米尔·阿尔·胡拉尼(Amir Al-Hourani)表示,埃及工厂的战略定位是全球出口中心,将充分利用埃及的地理优势及贸易协定,扩大产品出口至100多个国家。
2. 埃及制造业崛起,家电产业迎新机遇
埃及正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以期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作为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政府近年来持续吸引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贸易政策,已吸引包括中国、欧洲及海湾地区企业在内的大量投资。
泰达合作区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吸引近180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额突破30亿美元,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
在家电领域,埃及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消费者需求旺盛,且本土制造能力仍在提升阶段,为全球品牌提供了投资和发展的契机。
此外,埃及已与欧盟、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以及阿拉伯自由贸易区(GAFTA)签订多项贸易协定,使其成为国际企业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的重要跳板。
海信此次投资埃及,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也能充分利用埃及的贸易网络,提高产品竞争力。
3. 海信强化中东北非市场,深化全球供应链
海信集团近年来在全球市场持续扩张,2022年营收达1849亿元,利润总额123亿元,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83%。
其在中东北非(MENA)地区的业务发展迅速,已在阿联酋、南非等地设立分公司,并在沙特、埃及等市场扩展制造和销售网络。
此次埃及工厂的建设,是海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通过本地化生产,海信不仅能缩短供应链,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还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全球竞争力。
此外,埃及项目预计将创造约1200个直接就业岗位,并通过员工培训计划,提升本地劳动力的技术水平。
埃及市场的增长潜力也促使海信扩大产品线布局。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海信计划将冰箱、空调等白电产品纳入生产体系,以覆盖更广泛的家电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非洲和中东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海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在奠基仪式上表示:“埃及电视工厂项目是海信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点,我们希望通过本地化制造,与埃及乃至整个非洲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该工厂也将助力埃及制造业升级,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 埃及成全球制造新高地,海信竞争优势凸显
随着项目的推进,海信埃及工厂有望成为中东北非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凭借埃及的战略区位、自由贸易政策以及成本优势,该工厂的投产将显著提升海信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也将推动埃及家电制造产业的发展。
此外,埃及政府正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支持。2025/2026财年的财政预算显示,埃及将重点投资90个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其中家电制造业被视为关键产业之一。预计未来几年,埃及将迎来更多国际家电企业的布局,加剧市场竞争。
海信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全球供应链整合以及品牌影响力。通过埃及工厂,海信不仅能满足本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还能借助埃及的贸易网络,进一步渗透欧洲和非洲市场。
展望未来,海信埃及工厂的顺利落地,将为其全球化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将助推中埃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