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集团中东市场连签四单,基础设施与装备制造的区域突破
国机集团中东市场连签四单,基础设施与装备制造的区域突破

国机集团中东市场连签四单,基础设施与装备制造的区域突破

2025年1月,国机工程集团旗下机勘院(JK INSTITUTE)与中国重机在中东市场连签四份合同,涵盖水泥厂、电站、医疗城的工程勘察及测绘项目,以及土耳其萨菲港口集装箱岸桥成套设备供货项目。

这一系列签约不仅标志着国机集团在该区域的业务拓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基础设施与装备制造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中东生意经”系列第104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从项目洽谈到正式签约

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上升的大趋势下,国机集团及其子公司积极参与中东市场的各类项目。

近年来,伊拉克政府加速推进工业与电力升级改造,以改善民生与经济环境。基于此前在该国多个项目中的良好表现,国机集团获得了伊拉克三项工程勘察合同。

其中,UQNCC-3500TPD水泥厂工程勘察项目涉及一条日产3500吨熟料的水泥生产线,以及自备32兆瓦电站及附属设施。

机勘院在极端气候及地理环境下提前完成了勘察工作,为项目后续施工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祖拜尔单改联循环电站工程勘察及测绘项目中,机勘院负责岩土勘察、工程测量及地下管网测绘,助力伊拉克全国电站升级改造计划。

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巴士拉地区的电力供应能力,缓解高温季节的供电短缺。

纳西里耶医疗城项目则是伊拉克政府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勘院承担了医院综合体的岩土勘察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与此同时,中国重机在土耳其市场取得突破,成功签署萨菲港口集装箱岸桥成套设备供货合同,并收到预付款。

这是公司在土耳其的首个港机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布局。

二、中东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多个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电力升级和城市现代化。

伊拉克正经历战后重建,政府致力于推动工业与民生项目。土耳其作为区域交通枢纽,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亦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项目执行能力,逐步成为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在中东电力、交通、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的投资与承包业务持续增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及安全风险仍然是企业需面对的挑战。

国机集团作为中国工程承包与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全球化发展。

其子公司机勘院长期深耕中东市场,凭借高质量的勘察设计能力,屡次中标重要项目。此次连签三项伊拉克工程勘察合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国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重机则在装备制造领域持续拓展海外业务,特别是在港口机械、矿山设备和成套工程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此次土耳其萨菲港口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公司在东欧及地中海市场迈出新步伐。

三、深耕区域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未来几年,中东地区仍将是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伊拉克电力和工业项目的推进,将为工程承包和设备制造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土耳其的港口现代化进程也将持续推动相关装备需求。

对国机集团而言,如何在复杂的区域环境下提升项目执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规避风险,将是企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此次连签四单,为其进一步深耕中东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