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中国电建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韩国电力公司(KEPCO)及沙特电力公司(SEC)签署了沙特Rumah1和Nairyah1两个联合循环电站项目的EPC合同。
这一签约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沙特能源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为中国企业“出海”中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沙特“2030愿景”的背景下,中企凭借技术与管理优势,正逐步成为中东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314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项目概览:沙特能源转型的支柱工程
根据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官网消息,Rumah1电站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以东约80公里,Nairyah1电站则坐落于东部省Al Nairyah市以北约50公里,两者装机容量均为1800兆瓦,总计3600兆瓦。
这两个联合循环燃气电站项目由中国电建与韩国斗山集团联手承建,采用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旨在提升沙特电网的调峰能力与稳定性。
沙特“2030愿景”提出,到2030年实现电力来源多元化,其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各占50%。
据《能源界》(2024年11月报道),沙特电力采购公司(SPPC)近期授予的7.2吉瓦电力项目中,Rumah和Nairyah系列项目占据重要地位。这些项目不仅满足沙特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还将推动其能源结构从传统的石油依赖向更清洁、高效的方向转型。
二、中企出海中东:技术与品牌双轮驱动
中国电建自2009年进入沙特市场以来,已承建多个标志性工程,包括此前2024年签约的Taiba1及Qassim1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此次Rumah1和Nairyah1项目的签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沙特能源市场的地位。
据《财联社》(2024年8月报道),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技术实力与高效执行力的结合体现。中国电建在燃气电站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其在项目管理上的国际化标准,使其在与全球竞争者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中企出海中东的步伐正在加速。
《华夏能源网》(2023年6月)指出,中东市场因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能源转型需求,成为中国新能源与基建企业的新蓝海。沙特作为中东经济核心,其公共投资基金(PIF)和ACWA Power等机构近年来频频与中国企业合作,显示出对中企技术与成本优势的高度认可。
三、沙特“2030愿景”与中沙合作的深化
沙特“2030愿景”不仅是一项国内经济改革计划,也是中沙合作的重要桥梁。据《纽约时报中文网》(2023年3月),中国在沙特与伊朗关系改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这种外交成果正转化为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能源领域作为中沙合作的重点,近年来见证了中国企业承接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例如,除中国电建外,中国能建也在2024年8月中标沙特Haden 2吉瓦光伏项目,合同金额高达9.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
《21财经》(2024年8月)分析称,中企在沙特的成功得益于其产业链整合能力与对当地需求的精准把握。Rumah1和Nairyah1项目的签约,进一步表明沙特对中国企业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举领域的信任。
此外,以Rumah1和Nairyah1项目为例,中国电建与韩国斗山集团的合作模式显示出国际化联营的趋势。这种模式既能分担风险,又能借助伙伴的本地资源优势。然而,如何在项目执行中平衡成本与质量,确保按时交付,仍是中企需要持续攻克的难题。
四、结语
中国电建签约沙特Rumah1和Nairyah1电站项目,是中企在沙特乃至中东市场深耕的缩影。从传统基建到能源转型,中企正以技术为矛、市场为盾,逐步重塑中东能源格局。
然而,面对激烈竞争与复杂环境,中企仍需谨慎布局,方能在中东这片热土上持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