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洛哥携手探索“电-氢-碳”协同,助推绿色氢能合作
中国摩洛哥携手探索“电-氢-碳”协同,助推绿色氢能合作

中国摩洛哥携手探索“电-氢-碳”协同,助推绿色氢能合作

2025年3月26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在北京举办中摩技术培训与项目研讨会,聚焦“电-氢-碳”协同下的新能源发展。来自中国和摩洛哥的专家共商绿色氢能合作,凸显两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雄心。

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消息,3月26日,北京迎来了一场中摩技术培训与项目研讨会,主题为“电-氢-碳”协同下的新能源发展路径。此次活动汇聚了中国和摩洛哥的能源专家、产业代表及政府官员,旨在深化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氢能领域的合作。GEIDCO在会上表示,此次研讨会是推动中摩能源互联互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步。

摩洛哥凭借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正加速布局绿色氢能产业。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摩洛哥生意经”系列第59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据《摩洛哥世界新闻》(Morocco World News)报道,该国已计划到2030年实现52%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并将绿色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柱。

2023年,摩洛哥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Energy China)签约,合作开发大型绿氢项目,显示出其吸引国际技术与投资的决心。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摩洛哥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部(MIRE)代表强调,希望借助中国技术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氢能供应链。

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技术与制造大国,在氢能领域同样动作频频。

据媒体报道,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涵盖制氢、储运及应用等环节。GEIDCO执行秘书程志强在会上指出,中国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整合风光资源,可为大规模绿氢生产提供稳定电力支持。

此次与摩洛哥的对话中,双方探讨了如何利用中国海泰太阳能(Haitai Solar)等企业的光伏技术,结合摩洛哥的自然禀赋,构建“电-氢-碳”协同发展的模式。

研讨会上,经济模型、储运技术和融资机制成为焦点。据分析,绿色氢能的商业化需克服运输成本高企和基础设施不足的挑战。

摩洛哥计划利用其靠近欧洲的地理优势,出口绿氢至欧盟市场,而中国则可提供从电解槽到储氢罐的关键设备支持。双方还讨论了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吸引资金,加速项目落地。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摩合作意义深远。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摩洛哥近期批准了总值325亿美元的绿氢项目,涉及氨、钢材和工业燃料生产,显示其国际化布局野心。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多个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此次与摩洛哥的对接被视为深化非洲能源市场影响力的新尝试。

业内人士认为,中摩在技术互补与市场对接上的潜力巨大。摩洛哥可借中国经验优化电网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企业则有望通过摩洛哥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未来,双方或将在绿氢制备、碳捕集利用等技术领域展开更深入协作,共同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