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在埃及国际能源展览会上,中国化学旗下天辰公司与埃及生物乙醇公司正式签署了10万吨/年生物乙醇项目总承包合同。
这一签约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中东新能源市场的又一重要突破,也为中埃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天辰公司粮食深加工业务首次进军北非市场的里程碑项目,该合作契合埃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新的疆域。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中国企业如何抓住中东市场机遇,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埃及生意经”系列第80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签约背景:中埃能源合作的战略契合
此次签约的生物乙醇项目位于埃及,利用甜菜糖蜜生产燃料乙醇,设计年产能10万吨。项目由埃及生物乙醇公司主导,后者隶属于埃及石化控股公司(ECHEM),是埃及推动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执行主体。
据埃及《金字塔报》(Al-Ahram)报道,埃及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2035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2%,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生物乙醇作为一种清洁燃料,不仅能降低碳排放,还可通过高效利用农业副产品减少粮食浪费,与埃及的国家政策高度契合。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此次携手埃及企业,既是技术输出的体现,也是两国深化能源合作的象征。
签约仪式上,埃及石化控股公司董事长Ibrahim Mekky表示:
“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将加速埃及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天辰公司副总经理赵敏伟则强调,该项目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将为埃及带来先进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二、天辰公司实力:粮食深加工领域的“中国名片”
天辰公司隶属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是中国在工程技术与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据其官网数据,天辰公司在粮食深加工和生物乙醇领域已累计完成产能145万吨/年的项目,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EPC)全流程服务。
公司以黑龙江为战略支点,打造了涵盖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氨基酸及淀粉糖等多元化产品的生物经济产业链,成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产业升级的典范。
此次埃及项目的签约,进一步凸显了天辰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能源报》曾评论,天辰公司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经验,使其在国际竞标中占据先机。此次进军北非市场,不仅是业务版图的拓展,更是中国企业在粮食深加工技术输出上的新尝试。
三、中东新能源市场:中国企业的新蓝海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以石油经济著称,但近年来,各国纷纷推出能源转型计划,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以沙特为例,其“2030愿景”计划到2030年实现58.7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其中光伏发电占40吉瓦。据《阿拉伯新闻报》(Arab News)报道,阿联酋也在《国家能源战略2050》中提出,到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达30%,计划投资高达540亿美元。
中东的光照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沃土。
中国企业近年来加速布局中东新能源市场。
2025年1月,国电电力宣布与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合作投资沙特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人民币(《第一财经》)。此外,晶科能源在沙特NEOM未来城市建设的工厂也计划利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本地化运营上的努力。
天辰公司此次签约埃及生物乙醇项目,正是这一趋势的延续,表明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的布局从光伏、风电扩展到了生物质能源领域。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出海中东的深层考量
中东新能源市场的崛起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本地化要求日益严格。
例如,沙特在招标中要求40%的货值需本地生产,这对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品牌认可度仍是短板。《第一财经》指出,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常面临欧美企业的竞争,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信任度至关重要。
天辰公司在埃及项目的成功签约,显示其在技术输出和本地化合作上的灵活性。然而,要在中东市场站稳脚跟,中国企业还需进一步优化全球供应链、加强属地化运营,并应对地缘政治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正如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所言:“中东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需要全方位的能力考验。”
五、结语:从埃及到中东,中国企业的绿色征途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与埃及生物乙醇公司的合作,是中国企业出海中东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东市场正从“石油王国”向“绿色新洲”转变,而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战略眼光,正逐步成为这一变革的重要参与者。
从埃及的生物乙醇项目到沙特的光伏布局,中国企业的绿色征途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